在看最近有甚麼電影時,無意間看到蔡明亮導演的這部《你的臉》,一看到預告影片就覺得滿有興趣的,只有13張臉,到底能拍出甚麼東西?接著又看到竟然是坂本龍一的配樂,馬上就決定去看了。
給那些不知道坂本龍一是誰的人,簡短來說他是日本籍的音樂家、製作人、鋼琴家,在國際間享有名譽,曾經配樂過的電影作品有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戰俘)、 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 The Sheltering Sky(遮蔽的天空)、 Little Buddha(小活佛)等,得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獎、 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格萊美-最佳器樂作曲獎及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等大獎。最出名之一的作品大概是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吧。當初也是因為彈吉他彈到別人改編他的作品才認識到這位大師的。
凝視
《你的臉》+《光》,片長共78分鐘,13張臉,可以說是沒有劇本、沒有台詞、沒有演員,你就只是凝視,你可以覺得無聊不想看,或甚至睡著也可以,或是認真地就只是凝視每一張臉,好好地看這些面容,就像蔡明亮導演說的,它沒有想告訴你甚麼,就像你看一朵花,你抬頭看月亮,它們就只是在那,沒有想告訴你甚麼,它不是一部劇情片,也不是紀錄片,它就只是一部電影。
而在光點戲院外都可以看到這些臉的裝置藝術,就像身處在藝廊
把在美術館凝視的精神,搬進了戲院的黑盒子中,它沒有想告訴你任何事情,你凝視、你"看"電影。
人生中凝視的三個時刻
導演也說到,我們人一生中只有在三個時刻才會好好地凝視一張臉,一是在生命出世時,二是在親人臨終前,三則是在電影的特寫鏡頭中;我們看電影習慣了別人來告訴我們故事,習慣了對白,習慣了框架,但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要告訴你任何事,只給了你13張臉,讓你好好地去"看"這些你平常不會去留意,不會去看的東西。
感受,留給人的只有感受,感受來自當下的每一個時刻,而感受出自心中,這讓我想到一些事情,一是
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是指動物在執行某個行為以及觀察其他個體執行同一行為時都發放衝動的神經元。可以說這一神經元「鏡像」了其他個體的行為,就如同自己在進行這一行為一樣。(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9C%E5%83%8F%E7%A5%9E%E7%BB%8F%E5%85%83)
簡單來說鏡像神經元跟人類"同理"的能力非常有關係,看著別人疼痛,讓我們感覺自己也疼痛,我們會在腦中進進行模仿,看見別人哭泣,我們也會覺得傷心;而看著這13張臉,每一張臉都說著不同的故事,代表著不同的生命,我們跟著他們笑,感到歡樂的情緒,我們看著她們哭,感受到悲傷,我們只是看著,他們沒有想帶給觀眾甚麼,沒有想塞給你甚麼故事,在臉上的光影、臉上的皺紋、深沉的眼袋、生命的痕跡、時間的力量,好好地看著一張臉,但故事是在你心中的。
坂本龍一
而在這78分鐘裏頭,我也注意聽了坂本龍一的配樂,但其實,最後實際用聲音的場面,其實是不多的,吉他的分解和弦,搭上大提琴的旋律,只用了簡單的三四個和弦重複循環,而其他部分的配樂也只是頂多一兩個旋律音在交替使用,甚至是一個聲音一直不斷的延伸與延長,還有環境的聲音。
蔡明亮導演並沒有給坂本龍一任何配樂上的要求與指示,而做好了也只是交給蔡明亮導演自由使用,想放多長就多長,想放哪就哪,只是憑著感覺,只是看著光影的變化,交織在這些臉孔上的痕跡,我想這也是坂本龍一的用意吧,他並不想導向甚麼樣的情緒,不試著想要告訴你太過強烈的故事,只是靜靜的,陪伴在那,你看著影像,聽著聲音,成了這部電影。你就只是看,凝視著。
光
而一起播出的光,同樣就只是影像伴隨著光影的變換,像是直接把美術館裡的作品直接搬到了戲院中,看著這些光,在不同的臉上呈現的樣貌,每一個鏡頭,每一張臉,都訴說著不同的生命與故事,剛好也跟最近喜歡聽的音樂有點像吧,今天買了兩張收錄大自然聲音的專輯,沒有任何人聲,沒有樂器或旋律,就只是海浪、就只是蟲鳴鳥叫、就只是蛙鳴、就只是大自然的聲音,它們沒有想告訴我任何事情,因為它們就只是在那,你去聽,你去感受,你感受到了甚麼那都是你自己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月亮,都有自己的小花,不論那些感受是甚麼,那都是屬於你自己的,中性的刺激與世界,反映了你心中的客觀。